设为首页|收藏本站|联系我们

bte365网址 - 首页 > 佛教历史

最简明的中国佛教史
文章来源:本站 发布时间:2015-1-7 点击数: 1013 次

最简明的中国佛教史

一、整体概览

东汉三国: 佛教东传中国之始

晋/五胡:战乱频仍、颠沛流离之际,佛图澄以佛法感化执政者,救人无数。道安法师、鸠摩罗什致力于佛典之翻译。

南北朝:达摩祖师远来东土传化,传法于慧可,是为中国禅宗之始。

隋唐:国家一统,政经稳定,宗教包容而有蓬勃发展。禅、净、律、密、天台、华严、唯识、三论等大乘八宗皆大成。敦煌、云岗、龙门石窟之艺术成就,显示了此时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文化、生活,各方面皆很丰裕,国泰民安。

五代十国:各宗皆没落,唯禅宗一支开为五宗。

宋朝:宋朝开始木版印刷「大藏经」,是世界印刷史上之大事。理学诸子如朱熹、二程等思想受佛法之影响甚巨,但其表面上却排斥佛法,一时儒子排佛成为风气。

元朝:喇嘛教(藏密)为国教,诸家不振,唯禅宗、净土宗维持。

明朝:佛、道、儒三者彼此互融。明末有紫柏、云栖、蕅益、憨山四大师致力于佛法之弘传。

清朝:清政府让宗教与民间隔离,人民无从深入佛理、亲近高僧大德,佛法因而衰落。

近代民国:民国初年高僧辈出,虚云和尚、来果禅师、弘一大师、圆瑛法师、谛闲法师、太虚大师、印光法师等精研教理、致力于佛教振兴与弘化。物质极度发展的西方国家,觉悟到精神层面须要提升,许多人迫切渴求学习佛法。

二、东汉与三国时期

■汉明帝夜梦金人,始知有佛,遣使至西域求法。迎迦叶摩腾、竺法兰二尊者,译「四十二章经」,是中国史上最早的佛经。帝为之建白马寺,为中国最早之寺院。

■支娄迦谶、安世高译大小乘经百余部。

佛图澄

后赵王石勒、石虎以凶暴出名。问佛图澄:「什么是佛法 ?」

答:「佛法不杀。」

以佛教慈悲戒杀之教义来感化石勒、石虎,救人无数。二王尊之为「大和尚」。使佛法渐布于北方。

道安法师

前秦王苻坚派兵攻克襄阳,言:朕以十万之师取襄阳,唯得一人半。苻坚如此推崇之「一人」,即是「道安法师。」

道安法师统一释姓,自此佛教出家人皆以「释」为姓。制定僧团行、坐、开示等仪轨。注释经论,组织中外僧人释译佛经,并开编纂经典目录学之先河。

河北襄阳、长安,皆有众多之弟子为当时我国最大之佛教僧团,更使佛教从黄河流域扩大到长江流域,普及全国各地。鸠摩罗什来华之前,远闻道安名,曾称其为「东方圣人」。

鸠摩罗什

自佛教传入中土,汉译佛经日多,然多不能合其原意,鸠摩罗什法师通达多种外语,所译经论,内容精要,文体简洁流畅,深受后世重视,广为流传。僧肇、道生皆为其著名弟子。

过去七佛之佛经,皆为其所翻译,故所译之佛经深得佛意,人人欢喜受持经文词句,犹如音声,意义与原文不悖,而文字典丽。智慧过人,每日可背诵一千偈。临命终时发愿:「若我所译经典,合乎佛意,愿我死后,荼毗 (火葬)时,舌根不坏。」果然荼毗时,全身坏尽,只剩下舌头,红如莲花。

翻译经典:《金刚经》、《妙法莲华经》、《维摩诘所说经》、《阿弥陀经》、《大品般若经》、《小品般若经》、《坐禅三昧经》、《大智度论》、《中论》、《百论》、《十二门论》、《成实论》等。

道生

达摩祖师来华以前即知「顿悟成佛」之理,而人多不信。

达摩祖师来华之前,即倡「顿悟成佛」之说,然在当时,不为人所接受,又因主张人人皆有佛性,一阐提(即造五逆重罪,断善根之人)也得成佛,而被当时佛教界所排斥,因而在山间独自隐居。直至大般涅盘经传入中国,经中阐释一切众生皆有佛性,一阐提也能成佛。大众方才叹服,而有「生公说法,顽石点头」之典故。

庐山慧远

于南方弘般若、戒律,远近驰名。以禅观念佛,为净土宗始祖。并请佛驮跋陀罗译出「达摩多罗禅经」。以僧众为出世之人,不须礼拜帝王,著「沙门不敬王者论」。

达摩祖师

梁武帝普通年间来东土传化,与梁武帝因缘不契,至少林寺面壁九年,传法于慧可,是为中国禅宗之始。

■ 智答般若多罗尊者

师未出家前,为南天竺(即今印度)香至王第三子,名菩提多罗。

一日般若多罗尊者(禅宗西天第二十七祖)至其国弘化,香至王以无价宝珠供养。时尊者闻三位王子聪慧伶俐,故欲试其浅深,问道:此珠圆明,有能及否 ?

太子二子皆答: 此珠宝中尊,固无踰也。

唯菩提说道:此是世宝,未足为上,于诸宝中法宝为上 ;此是世光,未足为上,于诸明中心明为上。

尊者闻言,知其通达大法,故改名为菩提达摩。

■ 嵩山观壁九年

梁武帝时师初抵中国,武帝虔信佛法,迎请师入宫开示法要。

帝问: 朕即位以来,造寺写经,度僧不可胜纪,有何功德 ?

师知武帝执着福德之相,为破其执着,故告之曰: 无功德。

帝曰: 何以无功德 ?

师曰: 此是人天小果,有漏之因,如影随形,虽有非实。

帝问: 如何是真功德 ?

师答: 净智妙圆,体自空寂,如是功德,不以世求。

帝再问: 如何是圣谛第一义 ?

师曰: 廓然无圣。

帝问: 对朕者谁 ?

师曰: 不识。

一席对答中,师知武帝尚未契悟佛法要义,故离京北上,寓止嵩山少林寺,面壁而坐,终日不发一语,长达九年,静待有缘之人以传其心法,故人皆称之为「壁观婆罗门」。

■ 正法眼藏付于慧可

一日,师欲返回天竺,召集门人说: 时将至矣,汝等对佛法有何体悟?

弟子道副曰: 如我所见,不执文字,不离文字,而为道用。

师曰: 汝得吾皮。

尼总持曰: 我今所解,如庆喜见阿闪佛国,一见更不再见。

师曰: 汝得吾肉。

道育曰: 四大本空,五阴非有,而我见处,无一法可得。

师曰: 汝得吾骨。

最后慧可礼拜,起身而立。

师曰: 汝得吾髓。

遂传法、衣钵予慧可,为禅宗东土二祖。

■ 达摩祖师像之典故

「一苇渡江」达摩像:表祖师东来中土传法。

达摩祖师辞别武帝,欲往嵩山少林寺。来到江边,望着淊淊江水,寻不着舟子渡江,便信手取来江边芦苇,编成小舟,摆渡过江,此即「一苇渡江」之由来。

「一只草鞋」达摩像:表祖师归返天竺。

师传法于慧可后,即束装返回天竺,途中五度遭人以毒药谋害,皆不能伤师毫发,第六次再遭下毒,师以尘缘已尽,不复留之,遂安祥坐化。门人葬之熊耳山。事逾三载,一日魏使宋云,奉令出使西域,途经葱岭,遇师手持单履,翩然而行,问师将何往,师答西天去。皇帝闻言,即派人开棺,赫然发现师已不知去向,唯留草鞋一只。

真谛三藏

虽值战乱频仍、颠沛流离之际,仍译经不辍。译「大乘起信论」及唯识、摄论系诸经论。

天台宗始祖

慧文大师因读《中论》「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名为假名,亦名中道义。」而悟得「一心三观」之禅法。

慧思,参谒慧文习禅,悟得「法华三昧」。因北方战乱,慧思大师率众南徙,而当时,北方重禅修,南方重义理,师定慧双开,结合南北佛教不同学风。

北朝

昙无谶终其一生,往返西域、汉地数次,致力于翻译出完整的「大般涅盘经」,经出,印证道生「人人皆能成佛」之先见。

著名中国艺术瑰宝之云岗石窟、龙门石窟,皆为北魏时期所开凿,历经数百年,方有今日所具之规模。

北魏太武帝灭佛,六年被宦官所弒。北周武帝废佛,四年身死,隋文帝统一中国。此为中国「三武一宗法难」之二。

三、隋唐时期

国家一统,政经稳定,宗教包容而有蓬勃发展。此时,大乘八宗皆大成。

禅(慧能)、净(善导)、律(道宣)、密(不空)、天台(智者)、华严(澄观)、唯识(玄奘)、三论(吉藏)。

大乘八宗

玄奘(唯识宗)

精通佛教经、律、论三藏,被尊为「三藏法师」,俗称「唐三藏」。西行求法十余年,精研《瑜伽师地论》。博学多闻,名震五印。著《会宗论》,《制恶见论》。破斥印度大乘学者对空、有思想之偏差。

印度戒日王赞说:「日光既出,则萤烛夺明。」戒日王以玄奘为论主,举办全印度之无遮法会,宣说大乘教义,将其着论,揭橥于会场,经十八天会终,无人能改一字,深获与会十八国王之赞叹,并皈依其座下。

返国后主持译场,翻译经典二十余年,贡献卓越。

主要经典《大品般若经》《瑜伽师地论》。与鸠摩罗什同为佛教经典翻译之重要大师。是中国法相唯识宗之创始人。

所著《大唐西域记》为研究古印度及西域风土民情及文化之重要文献。

智者大师(天台宗)

著《法华玄义》《 法华文句》《摩诃止观》合称「法华三部」,奠定天台宗思想理论基础。创「五时八教」之判教,为中国特出之教理思想体系。住锡瓦官寺八年,主讲《大智度论》,文武百官奉敕「一日停朝事」,皆往听法,盛况空前。

道宣(律宗)

著有「南山三大部」弘扬戒律,世称「南山律师」。( 南山三大部:四分律行事钞、四分律羯磨疏、四分律戒本疏 )

确定《四分律》在律学上之地位,为后世中国僧尼的受戒规范。著《戒坛图经》将中国佛教的戒坛予以定形。

不空(密宗)

唐朝时善无畏、金刚智、不空称为「开元三大士」,弘扬密教。深得唐代三朝皇帝之敬仰,曾特任为「开府仪同三司」,倍受尊荣史无前例。中国密宗之集大成者。

吉藏(三论宗)

又称嘉祥大师,为三论宗之集大成者。奠定三论宗在隋唐佛教中之地位。( 三论:龙树之中论、十二门论及提婆之百论 )

著《三论玄义》主张破邪显正,宣扬龙树菩萨之思想。

杜顺(华严宗)

华严宗初祖,深受唐太宗信任,赐「帝心尊者」之称号。著《法界观门》将华严思想归纳整理为三观。

澄观(华严宗)

华严宗第四代祖师,复兴华严宗的正统宗义,归于正流。著《华严经疏》,有「华严疏主」之称,千余年来,注释华严经无出其右者。

善导(净土宗)

主张专心一意称念弥陀圣号。净土宗由此兴盛。著《观经疏》,日本净土宗奉为高祖。

禅宗之兴盛

慧能大师─禅宗史上之关键人物

佛在灵山会上,拈花示众,百万人天不解其意。独摩诃迦叶,会佛旨意,破颜微笑,佛曰:「吾有正法眼藏,涅盘妙心,实相无相,微妙 法门之旨,付嘱于汝,汝为第一代祖,代吾传化,勿绝慧命。」

尔时,佛复告迦叶:「吾将金缕僧伽黎衣,传付于汝,转授补处,至慈氏佛出世,勿令朽坏。」

禅宗从摩诃迦叶为初祖,至西天二十八祖,菩提达摩,东来中国为东土初祖,乃至六祖慧能,代代单传,为灵山单传期。

六祖慧能大师,曹溪普传,使禅宗在中国大为兴盛。一闻「金刚经」后,当下即开悟,是顿悟之最佳例证。虽不识一字一介樵夫,但亦能契悟心法,表佛法平等,人人皆能成佛。

慧能之前,禅宗为代代单传,称为灵山单传期 。慧能座下,开悟弟子数十人,皆能独当一面,广传顿悟心法,故禅风遍全国,奠定禅宗在历史上巨大的影响,此期称为曹溪普传期。因祖师们教导的方式,风格不同,逐渐衍伸出禅宗的五家七派。

神秀大师

深得朝廷敬重,弘扬渐修法门,与慧能合称「南能北秀」或「南顿北渐」,然其禅法,二传即止,未有长远之影响。

佛教对中国哲学、文学、艺术、民俗生活之重大影响

民俗生活

三根普被:高级知识分子──宇宙人生真理之探索。社会大众──因果轮回,善恶之理深植中国民间。

哲学

天台、华严:中国独特之教理、思想体系。将大乘经典(华严、菩萨璎珞经、仁王般若经)中之修行证位次第,做出最透彻之阐扬。如:阿罗汉、菩萨之阶位。禅宗:离心意识,不立文字不离文字,具体可行之最高哲学。

艺术

宗教乃推动艺术之大原动力─敦煌、云岗、龙门石窟。全世界最好的艺术作品,即是佛像。观佛像之清净庄严,内心亦得清净庄严,清凉自在。唐朝佛像最鲜明,衣着讲究,身戴璎珞,显示此时,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文化、生活,各方面皆很丰裕,国泰民安。

文学

佛经之偈颂是独创的文体,不重平仄、押韵,平实而易读诵。金刚经、六祖坛经,皆是以接近白话、浅显流畅的文字来表达甚深无上的佛理。禅宗祖师之对答。日常的问答,却奇诡万千,迥出常理,而句句不离自性,会者自会,迷者自迷。

变文、俗讲

多取材于佛经中之公案典故,加以改写,使其通俗生动,适合教化民众,如:目连救母。受佛教影响,而演变成宋元时流行之说唱文学。

著名的寓言启发人性的自觉,圆融极致的教理──法华经

气势雄伟,文字优美,阐释宇宙人生的整体观──华严经

文气贯串,精辟入理,从凡夫到成佛,标准的修行实证手册──楞严经

西藏

唐朝文成公主,嫁弃宗弄赞将佛经、佛像带入西藏。

藏文依梵文而制。

莲花生大士在八世纪末至西藏传密宗。西藏1400年来多以佛教为国教,由明朝起达赖喇嘛更为政教合一之西藏领袖。此制度至1959年,达赖十四世流亡至印度而止。

会昌法难

唐武宗时,听道士、宰相之言而排佛,将佛像、钟、磬、改铸为钱币、农具等物,史称会昌法难。

第二年帝崩,唐宣宗再兴佛法。唐宣宗曾为沙弥,且因长期流落民间,倍知稼穑而勤庶政,见武宗昏暴,即诏告复兴佛教。

会昌法难之后,经典散失,各宗没落,唯禅宗一支独秀开为五支。

四、五代十国时期

各宗皆没落,唯禅宗一支开为五宗。

欧阳修:「五代无人物。」

王安石:「人才皆入禅门。」

会昌法难之后,天台、唯识典籍亡失,高丽谛观大师应南方吴主之请,携中国天台典籍入华,着《四教仪》,天台宗因而复兴。

后周世宗排佛,亲自以斧劈观音铜像面胸。四年,帝胸发疮疽而死。宋太祖统一天下,复兴佛教。此为「三武一宗法难」之四。

五、宋朝时期

宋朝开始木版印刷「大藏经」,是世界印刷史上之大事。并赐日本、高丽、西夏诸国,视为国宝珍藏。

辽、金朝皆有帝王护佛,印刷「大藏经」。

国家译经:恢复唐时之译场组织。

佛教史学著述丰富:传灯录、高僧传、佛组统纪等。

时有圜悟克勤着《碧严录》,大慧宗杲倡「看话禅」,曹洞宗有宏智正觉倡「默照禅」,皆为禅门宗匠。

宋明理学

融合佛、道之哲理而发展出新的思想学派,至明朝王阳明而大成。

理学诸子如朱熹、二程等思想受佛法之影响甚巨,但其表面上却排斥佛法,一时儒子排佛成为风气。

六、元朝时期

忽必烈(元世祖)尊八思巴为国师,依藏文创蒙古文。

喇嘛教(藏密)为国教,帝王须喇嘛灌顶。喇嘛特权,诸家不振,唯禅宗、净土宗维持。

禅宗─丛林制度,自给自足。净土─简单平易,深入民间。

耶律楚材

从万松行秀,参究禅宗而深有体悟。成吉思汗(元太祖)、窝阔台(元太宗)之中书令,掌管军国大计,以佛法随机引导元主,使部份汉族及其文化免遭摧残之命运。

七、明朝时期

国家之佛教政策:建立中央集权的佛教统制机构。持续大藏经之印刷。明末国衰民荒,政府出售度牒,以济国库,此卖牒制度,使丛林成为不顺之民藏身之所,故僧众素质良莠不齐。一般信仰但求现世利益,只知祈福、经忏,不求佛法究竟义理之探索。

佛教趋势:佛、道、儒三者彼此互融。

明末四大师

■紫柏尊者:明末禅宗大师。印方册(即线装)藏经,便于流通阅读。

■云栖袾宏:提倡禅净一如,乃至佛、道、儒三教融和。

■蕅益智旭:言:「禅为佛心,教为佛语,律为佛行,具备此三者,始为完全之佛教。」

■憨山德清:中兴曹溪道场。着《中庸直解》《老子解》从佛教观点解释儒道典籍。

八、清朝时期

顺治:拜玉琳禅师为国师,着「顺治皇帝赞僧歌」。

雍正:刻大藏经- 「龙藏」,至乾隆时完成,称为龙藏。

乾隆:完成龙藏,为中国历代仅存之大藏经版本,现为国宝级文物。

■律宗:见月律师中兴律宗。

清政府让宗教与民间隔离,人民无从深入佛理、亲近高僧大德,佛法因而衰落。清末中国内乱不止,如太平天国之乱,洪秀全毁寺杀僧,严重摧残江南佛教。

九、民国以来

民国以来之佛教概况

■杨仁山自日本取回中土散失经典,大量刻印流通,于振兴近代佛教,功不可没。

■文革期间─中国佛教受到史无前例之全面性的压迫达十余年,其严重性更甚于「三武一宗」之难。

■民国初年高僧辈出,略举数位如下:

虚云和尚:身系禅宗五家法脉,修复大小名剎数十处。

来果禅师:整治丛林规矩,制高旻寺规约。

弘一大师:毕生精研戒法,誓护南山律宗。

圆瑛法师:精研教理,被誉为「楞严独步」。

谛闲法师:专研天台,为近代天台宗名家。

太虚大师:致力佛教改革,创立现代佛学院制度。

印光法师:专弘念佛法门,自号「继庐行者」,以庐山慧远为表率。

■《大正藏》为现今世界大藏经之标准,然其中仍不免错漏,且日式标点,于国人阅读不易。

■物质极度发展的西方国家,觉悟到精神层面须要提升,许多人迫切渴求学习佛法。

■美国华人僧侣,向洋人弘法者甚少,以致于欧美人士所认知之佛法,多为西藏密宗、日本之禅宗,及南传佛教。对中国博大精深之佛教传统,所知极为有限。

■西洋人面对众说纷云的各新兴宗教,邪正难分,不知所从。佛经西译,数量渐多,大部份为外国人所译,因未有实证修持,故品质堪虑,多有错解。

相关栏目

图片推荐

返回顶部